寒冬脚部冻伤?专家支招教你一招避免“搓脚锻炼”
入冬后,不少市民纷纷反映,最近由于气温骤降,特别是夜间或长时间户外活动后,脚部容易出现刺痛、红肿甚至 numb 的感觉。不少人在饱受“脚冻了”的困扰之余,也开始寻觅各种“保暖良方”。对此,本台记者采访了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明,为你解密冻脚的一系列“救星”秘籍,助你今冬“脚”无忧!
专家支招:分级处理,避免恶化
轻度冻僵:轻揉但忌用力摩擦
一旦脚部感到冷痛、僵硬,甚至颜色发白或发紫,首先要避免快速复温,以免造成更多组织损伤。李明医生表示:“如果是轻度冻僵,可以活动脚趾帮助恢复血液流通,切忌直接用热水或火烤,这样只会造成表皮伤害,甚至加重组织损伤。”
建议轻度冻僵者,可用手轻柔按摩脚部,促进血液循环。但力度要轻柔,动作宜缓慢,避免剧烈摩擦,特别是皮肤感觉麻木时更是要谨慎,以免引起更深层的损伤。
重度冻伤:及时就医最稳妥
如果出现脚趾麻木、发白、发黑,或活动后疼痛难忍,必须立即就医,防止发生严重后果。特别是出现水泡、脱皮、溃疡、皮下出血等症状,更应看医生,切勿掉以轻心。
预防冻伤:保暖是关键
李明医生强调,预防胜于治疗。预防脚部冻伤,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保暖措施。穿着方面,应选择厚实、柔软的绒袜,内袜不宜过于潮湿。如果脚部长时间裸露于低温环境,如外出购物、办公,建议穿着一双加厚靴子,或在鞋内放入暖宝宝,保持足部温暖。
此外,注意室内外温差过大,尤其从寒冷街道走进温暖室内时,应给脚部“缓冲时间”,避免突然加热导致血管“超负荷”,诱发冻伤后综合征。
日常护理:避免脚部“疲劳作战”
“脚冻了往往和活动过度、穿戴不当脱不了干系。”李医生提醒大家,每天不宜长时间站立或行走,尤其是穿鞋过紧、过高的情况,要经常给双脚“休息呼吸”的时间。每晚洗完澡后,用温水泡脚10-15分钟,再轻轻按摩脚部,增强局部血液循环,减少冻伤风险。
尤其是中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以及血液循环系统较差的人群,脚部保暖尤为重要。如出现冻伤早期症状,应及时就医,不要忽视“脚上的信号”。
术后恢复也是一门学问。若因冻伤导致的严重指端损伤,虽然处理及时,但仍需一个恢复期。医生建议患脚术后要避免剧烈运动,多休息,辅以中药外敷或红外线物理治疗,效果更佳。
结束语:别让脚部去“探险”
市人民医院整形外科的李明医生最后总结道:“脚冻了并非小事,关键在于预防与及时处理。试着给双脚多关怀,多留意,别让脚部长期“受冻摸爬滚打”,尤其是在寒冬时节。
温暖你的双脚,享受这个冬天。